此诗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时杜甫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公元748年,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今存最早的杜集(如宋王洙本、九家注本、黄鹤补注本等)版本都把此诗置于第一首。虽然现在文学史家都认为这并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却公认这是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
推荐古诗:
屏风绝句、
寄韩潮州愈、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听流人水调子、
春日上方即事、
归嵩山作、
老将行、
声声慢(寻寻觅觅)、
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
七律(九嶷山上白云飞)
推荐诗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土重旧 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 暗室屋漏 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隐私之室。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瞅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