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润州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题诗后、
寄荆州张丞相、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颂(春有百花秋有月)、
即事(复楚情何极)、
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杂感(侧身天地苦拘孪)
推荐诗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期修古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