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人上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在教育问题上同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什么是最佳行为方式呢?孟子认为,“易子而教”,是比较好的行为方式。因为,教育有一定的教育规范,用现在的话来说,执教者学过教育学,懂得少儿心理,会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而做父母的人,不是溺爱、宠爱,便是恨铁不成钢的发怒。如此教育,则会引起少儿的逆反心理,从而使教育失败。孟子那时,虽然没有教育学专科,没有师范教育,但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很懂得少儿心理的。孟子的这段话,也说明孟子是懂得少儿心理的。也只有懂得了少儿心理,也才能在教育问题上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沙丘城下寄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题兴化寺园亭、
赠刘司户蕡、
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
早春行、
剔银灯、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推荐诗句: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八字打开 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恩忘义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 不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