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鞨位于高丽的北面,城邑部落都有酋长,不统一。 共有七个部落:其一叫粟末部,与高丽接壤,有数千强兵,大多骁勇猛健,经常侵犯高丽。 其二叫伯咄部,在粟末部的北面,有七千强兵。 其三叫安车骨部,在伯咄部东北边。 其四叫着拂涅部,在伯咄部的东面。 其五叫号室部,在拂涅部的东面。 其六叫黑水部,在安车骨部的西北面。 其七叫白山部,在粟末部东南面。 兵卒都不超过三千,其中黑水部尤为强大。 拂涅部以东地域,箭头都是用石头做的,这就是古代所说的肃慎氏。 革末革曷人大多依山傍水居住,首领称为大莫弗瞒咄,在东面诸夷中是强国。 有山叫徒泰山,其民俗都惧怕这地方。 山上有熊、罴、豹、狼等猛兽,但都不伤害人,人也不敢伤害它们。 这里地势低下潮湿,人们筑起像堤一样的土堆,然后凿成洞穴居住,洞穴的口向上开着,用梯子搭着出进。 人们二人一起耕种,多种植粟麦。 空气含咸味,空气中的盐分粘附在树木上。 牲畜大多是猪。 人们磨碎米来做酒,喝了也能醉人。 妇女穿布衣,男人穿猪、狗皮。 人们习惯用尿洗手洗脸,在诸夷中,他们最不讲清洁。 那里的人淫乱而多忌妒。 妻子在外淫乱,如有人告诉她的丈夫,那丈夫就要杀掉妻子,杀了妻子又后悔,又一定杀掉那告诉他的人,因此,奸淫之事最终不被告发张扬。 这里的人都以打猎为业,角弓长达三尺,箭长有一尺二寸。 人们常常在七、八月间制造毒药,涂在箭头上射野兽,被射中的即刻会死。 开皇初,革末革曷相继派使者前来朝廷上贡。 高祖对那些使者说:“我听说你们那里的百姓勇敢敏捷,现在见到你们,确实很合我的心意。 我像对待儿子一样对待你们,你们也应该像敬重父亲那样敬重我。”使者回答说:“我们地处偏僻,道路遥远,听说中原有圣人,便前来朝拜。 现在,我们蒙受恩赐,能亲自参见皇上,不胜欢喜,愿意长久做陛下的奴仆。”革末革曷西北面与契丹接壤,双方经常互相抢掠。 后来,由于革末革曷使者前来朝廷,高祖劝他们说:“我怜惜契丹与你们没有什么不同,你们应各自把守国土,不也很安乐吗?为什么动不动就互相攻击呢?如果这样,就违背了我的愿望!”使者谢罪。 高祖于是重重地慰劳他们,在殿前设宴款待他们。 使者与他们的随员起舞作乐,那舞蹈动作多是作战姿态。 高祖对身边侍臣说:“天地间竟有这些人物,时常演出战斗情景,是何等的过分啊!”只是那革末革曷与隋国相距遥远,只有粟末部、白山部与朝廷相隔较近。 炀帝当初与高丽作战,多次打败高丽军队,首领度地稽带领他的部下前来投降。 炀帝授他为右光禄大夫,派他居守柳城,与边关来往。 度地稽喜欢中原风俗,请求穿戴汉族服饰,炀帝称赞他,拿锦绮赏给他,并对他非常宠幸。 直到辽东战役,度地稽带领他的兵马跟从,经常立战功,炀帝又给他优厚赏赐。 大业十三年(617),度地稽随从炀帝驾莅江都,不久,又被派回柳城。 路途中遇到李密反叛,李密派兵阻截他,先后打了十多仗,度地稽只身逃脱。 度地稽到了高阳,又被王顺拔俘虏,不久,逃回到罗艺所在之地。
推荐古诗:
胡无人、
蓝桥驿见元九诗、
浪淘沙(随波逐浪到天涯)、
早雁、
晚晴、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彭蠡湖中望庐山、
西宫春怨、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推荐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耻最后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见经传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