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十二节读解

第十二节读解

查看第十二节全诗

  《道德经·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孟子和老子为什么要用儿童来这样比喻呢?因为儿童的私心私欲还没有发展起来,儿童们虽然亦有欲望,但不是很自私,不会损人来利己。既然不损别人别物,那么别人别物也就不会来损他。所以毒虫不刺他,猛兽不伤害他,凶猛的鸟不抓他。他虽然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抓得很牢固,他还不知道雌雄两性的结合但小生殖器却能勃起,这是因为精气产生了。精气的产生就是欲望的萌发,而这个萌发的欲望却不会损及他人。他整天哭叫但喉咙却不哑,这是因为和谐协调之气旺盛。所以知道这个和谐协调之气就叫做认识了规则,知道了和谐协调之规则就叫做明智。

  丰饶富裕的生活就叫做有灾祸,儿童也有吃穿的欲望,但他们的这些欲望很容易就能满足,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丰饶富裕与简陋粗食的区别,只要能吃饱,便会满足。既然满足了,也就不会去索取更多更好的东西。既然不会去索取很多其实并不实用的东西,也就不会引来灾祸。而成年的人,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与诱惑,在吃穿基本上都能满足的情况下,还想要去索取更多更好的其实并不实用的东西,因而也就引来了灾祸。

  因为欲念支配精神就叫做逞强。这句话用现代来说就叫做“攀比”,过多的欲念就是攀比心理的根源。因炫耀与歧视而出现攀比心理,因攀比而出现了逞强,因逞强就会引来事物的发展壮大,因事物的发展壮大就会引来灾祸。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而事物发展壮大了就会逐渐走向衰老,鲜花开得繁盛了就会凋谢,月亮满盈了就会亏。所以人们发展事业,不要太过于追求圆满与壮大,很快、很容易就圆满与壮大了,就称为不合正道。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花儿提前开放就会提前凋谢,儿童提前成熟就会提前衰老,所以不循序渐进就是不合正道,而不合正道则就会早早地停止了。所以个人的修养,则在于“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所以,成年人保持一颗童心,并不是要象小孩一样只有儿童的智力,而是要象儿童一样,没有私心杂念。这也就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问题。

推荐古诗: 泊秦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回乡偶书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答武陵太守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七古(云开衡岳积阴止)另一种传说(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

推荐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挨肩并足  形容人群拥挤。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