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言谈,就是紧接上文的教育问题而言的。用善行去感化别人不行,那么就要用善良的社会行为规范去教育别人,那么,在教育中,就不能只有空洞的说教,也就是说,光喊口号“要善良!”“要善良!”是不行的。要有实际的例子、典范,再加以理论的评价,也就是“说理”,才能使人心悦诚服。我们现代社会也在拼命提倡道德、精神文明等等,可是光喊道德、精神文明有什么用?只会让学生们产生逆反心理,空洞而抽象的道德教育是不行的,要说理,要让人们懂得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才能增加与巩固人们心中的道德观念。
推荐古诗:
牡丹、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长相思(一重山)、
望江南(多少泪)、
洛桥晚望、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
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
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推荐诗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关痛痒 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
- 不知利害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