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未登:没有收成。
⑵老农:作者自称。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务农已久,一是指年岁既老。
⑶值年灾:逢上一年之中的灾荒。
⑷日月尚悠:今年的时日尚长。
⑸未已:不停,没个完。
⑹登岁:丰收之年。功:指农业收成。
⑺朝夕所资:早晚的生活所需。裁:同才。裁通:仅通。这两句是说:仅能维持生活,不至于断炊。
⑻岁云夕矣:一年将尽。云:语气词。
⑼永怀:长叹。
⑽述:陈述。指作这首诗。后生:指子孙。这两句是说:我不作诗把它记录下来,后代怎么知道呢?
⑾弱年:即弱冠之年,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这里指少年时期。家乏:家境贫困。长饥:长久挨饿。这两句是说:少年时期家境穷困,到了老年更加挨饿。
⑿菽:豆类。甘肥:甜的和香的。这两句是说:能吃上菽麦一类的饭就很满足了,哪敢羡慕那些香甜美味呢?
⒀惄(nì泥):饥饿的样子。亚:次一等。九饭:用子思的典故。《说宛·立节》记载:子思居卫,极端贫困,三十天吃了九顿饭。厌:足、满。这两句是说:自己老至长饥,还不如子思三旬九食的境遇呢,夏季仍然穿着冬天的衣服。
⒁这句是说对着辛苦和悲伤而无可如何。
⒂粥者: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这里指齐人黔敖。据《礼记·檀弓》记载,齐国遭遇饥荒,黔敖在路上准备饭食以赈济饥民。有一个饥民蒙袂而来。黔敖说:“嗟来食!”饥民扬目而视之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于不食而去,最后饿死。蒙袂:以袖遮面,是羞于见人的表示。嗟来:吆喝声,是一种不敬的招呼。吝:恨。徒没:白白死掉。自遗:自失。这四句是说:自己时常称许施粥者的慈善心肠。而深感蒙袂饥民行为之不当,吃嗟来之食何足为恨,结果自己白白饿死。这是作者愤激之言,实质上他是不食“嗟来之食”的。
⒃斯滥:为非作歹,指小人的行为。固穷:固守贫困,指君子的行为。《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悠志:所愿。夙:旧。这两句是说斯滥岂是我平生之志,固穷才是我的本愿。
⒄馁:饥饿。多余师:很多人值得我学习。这两句是说:挨饿也算了吧,古代值得我效法的人很多。
推荐古诗:
白云泉、
九日蓝田崔氏庄、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
积雨辋川庄作、
送元二使安西、
菊花、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七古(独坐池塘如虎踞)、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
南歌子(山与歌眉敛)
推荐诗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捉摸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拔树撼山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