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注释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注释

查看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全诗

⑴未登:没有收成。
⑵老农:作者自称。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务农已久,一是指年岁既老。
⑶值年灾:逢上一年之中的灾荒。
⑷日月尚悠:今年的时日尚长。
⑸未已:不停,没个完。
⑹登岁:丰收之年。功:指农业收成。
⑺朝夕所资:早晚的生活所需。裁:同才。裁通:仅通。这两句是说:仅能维持生活,不至于断炊。
⑻岁云夕矣:一年将尽。云:语气词。
⑼永怀:长叹。
⑽述:陈述。指作这首诗。后生:指子孙。这两句是说:我不作诗把它记录下来,后代怎么知道呢?
⑾弱年:即弱冠之年,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这里指少年时期。家乏:家境贫困。长饥:长久挨饿。这两句是说:少年时期家境穷困,到了老年更加挨饿。
⑿菽:豆类。甘肥:甜的和香的。这两句是说:能吃上菽麦一类的饭就很满足了,哪敢羡慕那些香甜美味呢?
⒀惄(nì泥):饥饿的样子。亚:次一等。九饭:用子思的典故。《说宛·立节》记载:子思居卫,极端贫困,三十天吃了九顿饭。厌:足、满。这两句是说:自己老至长饥,还不如子思三旬九食的境遇呢,夏季仍然穿着冬天的衣服。
⒁这句是说对着辛苦和悲伤而无可如何。
⒂粥者: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这里指齐人黔敖。据《礼记·檀弓》记载,齐国遭遇饥荒,黔敖在路上准备饭食以赈济饥民。有一个饥民蒙袂而来。黔敖说:“嗟来食!”饥民扬目而视之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于不食而去,最后饿死。蒙袂:以袖遮面,是羞于见人的表示。嗟来:吆喝声,是一种不敬的招呼。吝:恨。徒没:白白死掉。自遗:自失。这四句是说:自己时常称许施粥者的慈善心肠。而深感蒙袂饥民行为之不当,吃嗟来之食何足为恨,结果自己白白饿死。这是作者愤激之言,实质上他是不食“嗟来之食”的。
⒃斯滥:为非作歹,指小人的行为。固穷:固守贫困,指君子的行为。《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悠志:所愿。夙:旧。这两句是说斯滥岂是我平生之志,固穷才是我的本愿。
⒄馁:饥饿。多余师:很多人值得我学习。这两句是说:挨饿也算了吧,古代值得我效法的人很多。

推荐古诗: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寄令狐郎中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中秋对月有怀(未卜三生愿)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渔家傲(万木霜天红烂漫)

推荐诗句: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 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竭我盈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 闭关却扫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