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有会而作(弱年逢家乏)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有会而作(弱年逢家乏) 赏析

有会而作(弱年逢家乏)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有会而作并序】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

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

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暮矣,慨然永怀。

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风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多余师。

有会而作(弱年逢家乏)注释

粥者: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这里指齐人黔敖。据《礼记·檀弓》记载,齐国遭遇饥荒,黔敖在路上准备饭食以赈济饥民。有一个饥民蒙袂而来。黔敖说:“嗟来食!”饥民扬目而视之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于不食而去,最后饿死。蒙袂:以袖遮面,是羞于见人的表示。嗟来:吆喝声,是一种不敬的招呼。吝:恨。徒没:白白死掉。自遗:自失。这四句是说:自己时常称许施粥者的慈善心肠。而深感蒙袂饥民行为之不当,吃嗟来之食何足为恨,结果自己白白饿死。这是作者愤激之言,实质上他是不食“嗟来之食”的。...查看全部

有会而作(弱年逢家乏)译文

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尚未收获,我这长期务农的老汉,又遇上了灾荒之年,来日方长,饥患未了。一年的收成,既然已无指望,日常生活所需,仅能勉强维持不至断炊。近十多天来,开始感到饥饿困乏。一年将尽,深有感慨,写下此诗以抒发怀抱。现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后代子孙又怎么能知道呢?...查看全部

有会而作(弱年逢家乏)鉴赏

此诗题为《有会而作》,“会”即会意之会,指有所感悟和领会。诗通篇直抒胸臆,写其所感和所思,而把具体的事由放在序中作为背景交代。究其缘起,乃是值岁暮之际,新谷未收,又适逢灾年,粮食匮乏到了难以充饥的地步。这种困厄艰苦的境遇似毫无诗意可言,而诗人却从中激扬起对生命的执着之情。诗的首二句,概括了自己贫寒的一生。...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宿江边阁(七言绝句)题木兰庙耶溪泛舟相思夷门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满江红(遥望中原)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

推荐诗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推荐游戏: 【雪盖宫楼闭】的下一句是什么【脚著谢公屐】的下一句是什么【 山川如剡县】的下一句是什么【海上碧云断】的下一句是什么【幸逢禅居人】的下一句是什么【樽酒家贫只旧醅】的上一句是什么【刘向传经心事违】的上一句是什么【手把芙蓉朝玉京】的上一句是什么【歌曲动寒川】的上一句是什么【山月随人归】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按兵不举  犹按兵不动。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萃出群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身莫赎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法常可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