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开毛泽东诗词,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六字令三首》,读这首诗,仿佛又看到了丛山竣岭之中,一支武器低劣、饥累疲劳的军队,面对数十倍敌军的前堵后追,上有飞机扫射、下有江河拦路的千难万险,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在近二年的时间中,征途万里,披荆斩棘,攻关克难,终于突出重围…………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在颠簸的鞍马倥偬之中,依然如闲庭信步,不时抒扬着他那蔑视一切困难的人格意志,以其豪迈的气概,吟诵出雄视千古的宏伟诗篇。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山,刺破青天锷末残。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的这首十六字令,写与1934年---1935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这首词的构思取材于一首民谣,对此,从这首诗的“注”中可知。
据记:在黎平、榕江、台江、剑河交界地有一首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词中,“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取材于《淮南子·天文训》: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与民谣刚好相反,毛泽东经过此处,没有低头,也没有下鞍。而是“快马加鞭未下鞍”,以一种无所畏惧的气概,策马扬鞭,奔腾而下。再回首,山与天之间如此之近,近到可以量出距离---三尺三。这神来之笔,彰显一代伟人的豪迈。而“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则有一种立于天地之间的气势,堪称顶天立地的征服者。
推荐古诗:
野田黄雀行、
咏怀古迹五首、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望江南(多少泪)、
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列女操、
息夫人、
点绛唇(寂寞深闺)
推荐诗句: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山无陵,江水为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分守已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安身乐业 指安稳快乐地过日子。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