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赏析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赏析

查看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全诗

闲来无事,翻开毛泽东诗词,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六字令三首》,读这首诗,仿佛又看到了丛山竣岭之中,一支武器低劣、饥累疲劳的军队,面对数十倍敌军的前堵后追,上有飞机扫射、下有江河拦路的千难万险,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在近二年的时间中,征途万里,披荆斩棘,攻关克难,终于突出重围…………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在颠簸的鞍马倥偬之中,依然如闲庭信步,不时抒扬着他那蔑视一切困难的人格意志,以其豪迈的气概,吟诵出雄视千古的宏伟诗篇。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山,刺破青天锷末残。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的这首十六字令,写与1934年---1935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这首词的构思取材于一首民谣,对此,从这首诗的“注”中可知。
据记:在黎平、榕江、台江、剑河交界地有一首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词中,“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取材于《淮南子·天文训》: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与民谣刚好相反,毛泽东经过此处,没有低头,也没有下鞍。而是“快马加鞭未下鞍”,以一种无所畏惧的气概,策马扬鞭,奔腾而下。再回首,山与天之间如此之近,近到可以量出距离---三尺三。这神来之笔,彰显一代伟人的豪迈。而“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则有一种立于天地之间的气势,堪称顶天立地的征服者。

推荐古诗: 隔浦莲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赤壁调张籍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朱大入秦采莲曲过香积寺登鹳雀楼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岭下看山似伏涛)

推荐诗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可多得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