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一下子就被震撼了。写得如此好的诗,曾在知青中如此广泛流传,我竟然没有读过,也不知道作者是谁。后来,我知道这首诗叫做《愤怒》,作者名叫郭路生。我艰难地在早期的记忆里搜索,也只搜索到了一个叫做郭小川的名字,郭路生是不曾听说的。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了一个人物专访,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首诗《相信未来》,我被诗人的才气和经历又一次深深震撼了。这是一个曾北岛的诗歌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一个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将其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虽然他那时未必知道这个名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食指在一九六八年就写出了《相信未来》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样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诗歌,足可以让每一个写诗的人汗颜。当时,他的诗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阿城插队内蒙古时托人抄录了食指的全部诗作;陈凯歌考电影学院时曾朗诵食指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诗歌天才,今天却生活在福利院里,每天擦楼道,洗餐具,保持最低的生活费。这让我想起了我上中学时的一个疯子:他有着军人的魁梧体格,留着长发,手里常常拿着一只毛笔,在各处的白墙上写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等等类似的文革时期的句子,笔力虬劲,常常被人气愤地轰走,据说,此人原来是军队的一个师长;想起在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人民商场的十字路口上,一个老人戴着毛主席像章和红袖箍,旁若无人地指挥着和说着什么。。。。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留下来的活化石。最后,让我以这首写于1968年《相信未来》向诗人食指致以崇高的敬意。
推荐古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初冬夜饮、
鹭鸶、
韩碑、
无题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
江雪、
从军行、
忆秦娥(临高阁)、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推荐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 不知纪极 纪极:终极,限度。原形容贪得无厌。亦表示极多。
- 不值一顾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