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登阁避暑》诗,当诗人在“禾黍尽枯焦”的盛夏之夜,登高纳凉而“意泰神飘飘”之时,想到的却是“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可见他虽忘情于世,却时刻都心系于民,不因己暖而忘民寒,不因己适而忘民暑,不因己饱而忘民饥。这种思想让人不由想到后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如果白居易一生都得志于世的话,他肯定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视民如子的好官。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起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是从白居易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他身居庙宇却仍能心系于民的情怀。这种情怀 白居易诗歌平民意识的具体体现。
推荐古诗:
府西池、
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
竹枝(竹枝苦怨怨何人)、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春梦歌(春梦随云散)、
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枉自温柔和顺)、
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
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
朝中措(幽姿不入少年场)
推荐诗句: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笨嘴拙舌 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