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手书行草《沁园春·长沙》,被认为是代表其书法最高水平的作品
毛泽东创作了多篇旧体诗词作品,《西江月·井冈山》和《七律·长征》最早随着《西行漫记》的出版而开始广泛传播,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沁园春·雪》引起当时全国文化界瞩目,有一定的政治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的《诗刊》创刊号集中发表了18首毛泽东诗词,大多与中国革命或国家建设有关,气势磅礴,景象雄伟,对当时的中国文学和时代精神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毛泽东诗词还被译成英、法、俄、德、日、印度等多种语言发表[138]。中国出版有多种版本的毛泽东诗词选集和注释赏析,其中以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集》最为著名,收入诗词67首。
毛泽东酷爱书法,他晚年的书法被称为“毛体”,草书——意笔相从、豪迈飞动、连绵跌宕,雄奇超逸——以线条奔放、动感强烈为特征。他曾为《人民日报》、人民邮电、新华书店、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报刊和单位题名。改革开放后由于大规模个人崇拜活动的停止,使用毛体字的部门和单位日渐减少。
推荐古诗:
一七令(诗,绮美,瑰奇)、
旅宿、
马嵬、
宿建德江、
行宫、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
残菊(黄昏风雨打园林)、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华发寻春喜见梅)
推荐诗句: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 百世不磨 名垂久远,永不磨灭。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敝帚千金 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