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赏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赏析

查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全诗

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象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   ,无力翱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象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激」是激荡、激励,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扶桑,是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严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挂住的究竟是谁呢?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异兽。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非常难受。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肯象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呢?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非常相近。   《临终歌》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读完此诗,掩卷而思,恍惚间会觉得诗人好象真化成了一只大鹏在九天奋飞,那渺小的树杈,终究是挂不住它的,它将在永恒的天幕上翱翔,为后人所瞻仰。 

推荐古诗: 古风(倚剑登高台)自遣惜牡丹花题菊花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长相思(云一緺)贫女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菩萨蛮(茫茫九派流中国)

推荐诗句: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捱风缉缝  指多方钻营,找门路。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 彼竭我盈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 不经之谈  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