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讨论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曾子遇寇而退,一是子思遇寇而守。谁对谁错?这就是地位问题,人处在不同的地位,就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最佳行为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可以照本宣科的。曾子当时是老师,作老师者,形同父兄、长辈,遇有寇来,青壮子弟怎么能叫老师冲锋陷阵去拒敌呢?所以曾子选择离去,是为了使青壮子弟奋勇拒敌而不分心。所以曾子的选择乃是最佳行为方式。子思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他是卫国的一个官员,官员则有守土之责,所以他不能选择离去,只能守土御敌。所以子思的不离去,乃是最佳行为方式。如果曾子是地方官员,那他决不会选择离去,而是要守土御敌。如果子思是老师,那么他也会选择离去,不去影响青壮子弟御敌。这就是孟子所想表达的,最佳行为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可以照本宣科的。
推荐古诗:
秋下荆门、
放言五首、
风雨、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念奴娇(鲲鹏展翅)、
七绝(翻身跃入七人房)、
五古(去去思君深)
推荐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思不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造就 指没有培养前途。
-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 不知好歹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