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⑵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1) 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2分)融情于景(或:比喻、对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2分) 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2分)
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2分)
推荐古诗:
池上竹下作、
轻肥、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新婚别、
韩碑、
贫女、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
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推荐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熬清受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鳌鸣鳖应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并驾齐驱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置可否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