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常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
似乎与孟子所说的路数恰恰相反。
关键是出发点不同。
我们今天面对利益,要求奉献,所以强调公而忘私,先人后己;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
儒者则是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要求修身为本,所以是先己后人,推己及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经》)
可见,路数虽反,道理却是相通:都是要求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这才是最根本的。
推荐古诗:
暮江吟、
次北固山下、
忆秦娥(临高阁)、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
定风波(好睡慵开莫厌迟)、
七律(九嶷山上白云飞)、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推荐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折不扣 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