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咏物小赋。首段叙述黠鼠装死逃脱的故事,次段写作者悟出鼠的狡猾,感叹为其所骗,末段由这件日常小事引出一番议论,从而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在所有的生灵中,人是最有智慧的,但智慧的充分发挥必须依赖意志的专一。倘能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一,便能搏击猛虎,役使万物,而无所惧怕;如果精力分散,懈怠疏忽,就不免受外物出其不意的干扰,堂堂的万物之灵便会陷入黠鼠的圈套,被一个小小的动物捉弄。可见成功来自专心,漏洞出于麻痹,从事任何事情都应该认真严谨,心无旁骛。
这篇咏物小赋,先写一个极平常的小事———黠鼠逃脱的经过。从“有鼠方啮”到发现“声在橐中”,到童子惊怪“中有死鼠”,到鼠“堕地乃走”,故事极简单而情节又曲折有趣。黠鼠的作声引人、假死骗人、乘机逃脱,童子的发现、困惑、惊怪与措手不及,都写得简截逼真,有声有色,幽默风趣。
故事的曲折性重在突出一个“黠”字。由“苏子叹曰”转入对这件小事的思考分析,先点明“黠”字,与题目相应,然后再剖析“黠”的表现:“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以下写有生之物“莫智于人”,却“见使于一鼠”,堕其计中,仍在渲染“黠”字,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万物之灵的人为何堕一虫的计中呢?接着以“坐而假寐,私念其故”再转入更深一层的思索。但作者不是采用简单推理和内心独白,而是借睡意矇眬中的自我对话,来昭示为鼠所骗的原因,从而导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说明了凝神专一的重要性。最后“俛而笑,仰而觉”,再唤童子出场,以人物活动收结全文。
这篇小赋论事明理,因物见意:人物、情节、对话与理性思维相融合,行文寓庄于谐,独出心裁,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其体裁属于用韵散赋,如第一段的“空”与“中”,“走”与“手”;第二段的“人”与“麟”,“鼠”与“女”;第三段的“见”与“变”,“觉”与“怍”,都叶韵,读来增加音节之美。清人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评《前赤壁赋》说:“以文为赋,藏叶韵于不觉,此坡公工笔也。”本篇也是如此。
【常用词理解】
(1)发而视之
“发”古义中解释为“打开”,今义解释为“发现”、“启发”等。
(2)向为何声
“向”古义解释为“以前”,上文引申为“刚才”,今义解释为“方向”、“朝、往”,表示向何处。
(3)乌在其为智也
“乌”古义解释为“何”、“哪里”,表示疑问,今义作形容词,解释为“黑色”。
【多义词辨义】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被)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见”通“现”,出现。《小石潭记》)
公将战,曹刿请见(拜见、会见。《曹刿论战》)
见其十中八九(看见。《卖油翁》)
是鼠之黠也(这)
问今是何世(是,表示判断。《桃花源记》)
以考其是非(对。《熟读精思》)
推荐古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过勤政楼、
书怀、
北齐二首、
寄令狐郎中、
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齐州送祖三、
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忆秦娥(临高阁)
推荐诗句: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遨翔自得 指自由自在的样子。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来报往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拜倒辕门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奔走钻营 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