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诡辩对诡辩,以极端对极端。这是孟子在这里所采用论辩方法。
任国人采取诡辩的方式,把食与色的问题推到极端的地步来和礼的细节相比较,提出哪个重要的问题,企图迫使孟子的学生屋庐子回答食、色比礼更重要。屋庐子当然不会这样回答,但由于他落入了对方的圈套而不能够跳出来,所以就只好语塞而求助于老师了。
孟子一听就识破了对方的诡辩手段,并且生动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接着从金属与羽毛的比重问题过渡到分析任国人诡辩的症结所在。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的方法问题。孟子的意思很明确,比较应该让以较的对象双方在同一水平线上,同一基准上,而不应该把一个对象推到极端来和另一个对象的细节相比较。这样比较出来的结果,当然是错误而荒谬的了。所以,孟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给学生以诡辩对诡辩的说法,从而战胜论辩的对方。
所以,这一章内容固然也是孟子对礼的维护和捍卫,但对我们来说,更有启发意义的却是他作为一个智者的思维方式和论辩艺术。
推荐古诗:
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送别、
渭川田家、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岭下看山似伏涛)、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
残春(残春醉著钓鱼庵)、
出县(匆匆薄领不堪论)
推荐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堵皆作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磨灭 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 不郎不秀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 不劣方头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