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其买,孟子的思想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中已经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春秋时代了。
战争的确是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的确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之分。但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衡量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主要是看发动战争的人目的是什么,而不是看什么人来发动战争。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观点与孟子这里所论是不同的了。
所以,“春秋无义战”虽然已成为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但我们却有必要弄清楚孟子所谓“无义”的内涵。弄清楚内涵以后,我们就会知道,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似乎还不能笼而统之地一概认为“春秋无义战”,而要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了。
推荐古诗:
云居寺孤桐、
早雁、
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
重别梦得、
登鹿门山怀古、
秋登兰山寄张五、
出塞、
相思、
得乐天书、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推荐诗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