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鲜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推荐古诗:
长安秋望、
竹枝(巴东船舫上巴西)、
有感五首(洛下舟车入)、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山中、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中秋对月有怀(未卜三生愿)、
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推荐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步履维艰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品千条 指繁多的名目。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