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人物轶事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东阳人物轶事

李东阳人物轶事

查看李东阳全诗

(一)  李东阳四岁时被举荐为神童.父亲带他进宫朝见皇帝,因人小脚短,跨不过门槛。皇帝 见此情景,便脱口出了上联:“神童脚短。”东阳应声对下联:“天子门高”。皇帝高兴地将他抱坐膝盖上,见其父亲还站立在一旁,又出上联:“子坐父立,礼乎?”李东阳答道:“嫂溺叔援,权也。”

(二)  李东阳和程敏政同时作为神童,被皇帝召见入宫殿。皇帝正在吃螃蟹,便以此出上联:“螃蟹浑身甲胄。”程敏政应声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东阳从容答道:“蜘蛛满腹经纶。”皇帝说:“这个孩子将来会当宰相。”殿试后第三天,李东阳中了第三名神童。

(三)  李东阳被举荐为神童后,不少文人墨客找他题诗作对,试试他的才华是否名副其实。有位老翰林将他的名字嵌入联语,要他用“两兼格”续对:“李东阳气暖。”东阳对道:“柳下惠风和。”老翰林惊叹不已。

(四)  正德年间(1506~1521),内阁刘健、谢迁二公遭贬离京,只留下李东阳一人。当时刘瑾把持朝政,李东阳独木难支,无力回天。有人画了一幅丑老妪骑牛吹笛的讽刺画,在画中老妪额上题“此李西涯(李的号)相业”,以此嘲讽李东阳。有人向他报告此事,可他不动声色,自题绝句一首:“杨妃身死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争似阿婆骑牛背,春风一曲太平歌。”在后来推翻刘瑾的斗争中,李起了关键性作用。

(五)  李东阳与彭泽(字民生望,攸县人)交往甚密,常有唱酬。彭对李诗不太赞赏。后来,彭泽官场失意,离京回乡。李东阳赠诗一首:“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彭读到开头四句便深为感动,读完全诗,潸然泪下。反复吟诵数十遍,爱不释手,对儿子说;“现在我才发现西涯的诗写得这样好,意境如此深远。我恨不能与他重相见,把酒论诗文!”

(六)  李东阳之女,嫁于山东曲阜孔闻韶。未嫁之前,其女以孔家园林狭小,花木稀少为词,稍有责难。孔家为此大兴土木,扩充屋宇,修葺亭台楼阁。孔闻韶乃孔子六十二世孙,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袭封衍圣公,“班超一品之阶”。同年孔府花园竣工,东阳之女亦于当年出嫁,封为一品夫人。可谓三喜临门。袭封后,东阳代衍圣公作谢恩表,并代作大门联。联云:“与国戚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偕天不老,文章礼乐圣人家。”此时东阳已是暮年,遣词造句,颂扬得体,忧国忧民,一片忠心。

推荐古诗: 京兆府新栽莲,时为周至尉趋府作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后游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日日声声慢(寻寻觅觅)行香子(天与秋光)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来胡)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

推荐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班荆道故  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不愧不作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 不吝指教  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