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学者杨兴顺认为,“作为人民利益的真诚捍卫者,老子反对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一切文化。他认为这种文化是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下德’的圣人借此建立各种虚伪的道德概念,而只有‘朝甚除’的人们才能享用这种文化的物质财富。不宁唯是,这一切产生虚伪的文化还腐蚀了淳朴的人民,激发了他们对‘奇物’的欲望。这种文化乃是‘乱之首’。从这些表白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老子斥责统治阶级的文化,在他看来,这种文化和具有规律性的社会现象是矛盾的,即和‘天之道’是矛盾的。必须抛弃这种文化。它对人民毫无益处。由此可风,老子反对统治阶级的文化,否认它对人民的意义,并提出一种乌托邦思想——使人民同这种文化隔绝。”(《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学说》)老子的政治主张虽不可取,但他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恢复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并非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对于“绝学无忧”一句,在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绝学无忧”指弃绝学习就没有忧虑了。这种解释认为老子要毁灭一切文化,当然也就不要学习了。这种意义认为,老子是愚民政策的创始人,是倡导愚民思想和政策的鼓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绝学”,指抛弃那此讲圣智、仁义、巧利的学问,将其置于身外,免去权欲的诱惑,作到无忧无患。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老子所说的“绝”,其实就是绝招的“绝”,是指至深、独到的学问,老子认为只有取得不同于世俗的独到学问,才能获得对私欲无所冲动的自由。这种意见认为老子正是这样的具有绝学独到的人,表明了他的学习态度。
推荐古诗:
秋风清、
寄荆州张丞相、
戏题磐石、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
水调歌头(江左占形胜)、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自咏示客(衰鬓萧萧老郡丞)
推荐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坐待毙 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黯淡无光 黯淡:同“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不可理喻 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