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翻译及注释

翻译及注释

查看全诗

译文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注释⑴觱篥(bìlì):亦作:“筚篥”、“悲篥”,又名“笳管”。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已失传。⑵龟兹(qīucí):古西域城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一带。⑶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⑷凉州:在今甘肃一带。⑸傍:靠近、临近,意同“邻”。⑹远客:漂泊在外的旅人。⑺解:助动词,能、会。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苦雨终风也解晴。”⑻飙:暴风,这里用如形容词。自:用在谓语前,表示事实本来如此,或虽有外因,本身依然如故。可译为“本来,自然”。《史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⑼飕飗:拟声词,风声。⑽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⑾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相与:共同、一起。陶渊明《移居二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⑿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⒀黄云:日暮之云。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萧条:寂寥、冷落。⒁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⒂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有两处:一为秦都咸阳时置,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一为东汉时置,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新:清新。⒃岁夜:除夕。⒄声:动词,听。谭嗣同《仁学》:“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

推荐古诗: 客中行(不知何处是他乡)国民党党歌(三民主义)夜雨寄北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题义公禅房菊花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素馨(金碧佳人堕马妆)

推荐诗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彼众我寡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期而然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