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下一章紧接着对此作了阐述。
推荐古诗:
哭宣城善酿纪叟、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竹枝(巴东船舫上巴西)、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浑河中、
寄蜀客、
一斛珠(晓妆初过)、
重别梦得、
蝶恋花(簌簌无风花自堕)、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推荐诗句: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山起楼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