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推荐古诗: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
赠花卿、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一代才人孰绣丝)、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推荐诗句: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矮子观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不分彼此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