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推荐古诗:
百花亭晚望夜归、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登乐游原、
贾生、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辛夷坞、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襁褓中)、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
推荐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眉带眼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傲慢不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云见日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