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推荐古诗:
对酒忆贺监、
对酒、
隔浦莲、
发潭州、
小寒食舟中作、
河湟、
鹭鸶、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题义公禅房、
与诸子登岘山
推荐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人好士 爱护、重视人才。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门酣歌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 不可磨灭 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