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一开头提出了三对范畴: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实际上是真假、美丑、善恶的问题。老子试图说明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这之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按照这三条原则,以“信言”、“善行”、“真知”来要求自己,作到真、善、美在自身的和谐。按照老子的思想,就是重归于“朴”,回到没有受到伪诈、智巧、争斗等世俗的污染之本性。张松如说:“世界上的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现象更是十分复杂,如果单单认定‘信言’都是不美的,‘美言’都是不信的;‘知者’都是不博的,‘博者’都是不知的,这就片面了。不能说世界上真、善、美的事物永远不能统一,而只能互相排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就不免始于辩证法而终于形而上学。”对此,我们倒认为,没有必要从字面上苛求老子,否则就会偏离或曲解老子的原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这么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听到这些话后,大概很少有人去钻牛角尖,反问:难道忠言都是逆耳的吗?难道良药都是苦口的吗?所以,老子的这些警句并不存在绝对化的问题。
推荐古诗:
寄东鲁二稚子、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使至塞上、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鹊桥仙(华灯纵博)、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
推荐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拜将封侯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畛域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不看僧面看佛面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