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寒热病翻译

寒热病翻译

查看寒热病全诗

  邪在皮肤而发寒发热,就会使皮肤不能挨着床席,毛发干枯,鼻孔干燥,不出汗。治疗应取足太阳经的络穴,再用补法针刺手太阴经的经穴。邪在肌肉而发寒发热,就会出现肌肉疼痛,毛发干枯而且嘴唇干燥,不出汗等症状。治疗应取足太阳经在下肢的络穴来祛除淤血,用补法补足太阴经来使病人出汗。

  邪入于骨而发寒发热,疼痛得寝食难安,出汗不止。如果患者牙齿尚未枯槁,可取足少阴经大腿内侧的络穴治疗;如果患者牙齿已经枯槁,就是不可治疗的死症。对骨厥症的诊治也是这样的。患骨痹的,周身关节不能自如活动而且疼痛,大汗淋漓,心中烦燥。治疗应取三阴经的穴位,用补法。

  身体受外伤且出血很多,又受了风寒,或是从高处坠落受伤,以致四肢肌肉萎缩无力,懒得活动,这种症状称为体惰。治疗应取小腹肚脐下三结交穴。三结交穴就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任脉结交在脐下三寸的关元穴。患厥痹症,厥逆之气上达腹部。治疗应取阴经或阳经的络穴,但要察明主要病症在何经,若在阳经则用泻法,在阴经用补法。

  颈侧的动脉上的穴位叫人迎。人迎穴属于足阳明经,在颈筋的前面。颈筋后面的穴位,属于手阳明经,叫做扶突。再后的经脉是足少阳经,上面的穴位叫做天牖。再后的经脉是足太阳经,上面的穴位名叫天柱。腋下动脉是手太阴经,上面的穴位叫做天府。阳邪上逆而引起的头痛、胸满、呼吸不畅等症状,治疗应取人迎穴。突然失音,气梗塞,治疗可刺扶突穴和舌本出血。突然耳聋,经气蒙蔽,耳目不明,治疗应取天牖穴。突然拘挛、癫痫、头晕目眩、站不起来,治疗应取天柱穴。突然口渴,内脏气逆,肝肺两经脉邪火相搏,导致血上溢,口鼻出血,治疗应取天府穴。以上是头部大牖五个腧穴所在位置和主治的病症。

  手阳明经,上入颧骨而遍于齿龈的,有穴名叫大迎,下腭龋齿痛时,可取大迎穴治疗。如果臂部恶寒就用补法,没有恶寒的,用泻法。足太阳经,上入颊而遍于齿龈的,有穴名叫角孙,上腭龋齿痛时,可取角孙穴治疗,同时取在鼻与颧骨前的穴位。刚发病时,如果脉盛就用泻法,脉虚就用补法。另一种说法是取鼻外侧的禾窌、迎香穴。

  足阳明经,有夹鼻两侧而行,入于面部的经脉,上有穴叫做悬颅。该经脉下行的属口,上行的对着口角入眼睛深处,诊视如有病变,就取悬颅穴治疗,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如果治疗方法相反,就会加重病情。足太阳经有通过颈项而入脑部的,此穴直属目本,名为眼系(即天柱穴),头痛、眼病可以取之治疗,穴在项中两筋之间。足太阳经进入头部后就分属阴蹻和阳蹻二脉,阴阳两脉相交,阳入于阴,阴出于阳,交汇于眼内角的睛明穴。阳气盛就会瞠目,阴气盛就会常常闭眼。

  热厥症的治疗应取足太阴经、足少阴经,都要留针;寒厥症的治疗应取足阳明经、足少阴经,在足部取穴,都要留针。舌头难于收卷,口涎流出,内心烦闷,治疗应取足少阴经穴。浑身发冷,上下腭象鼓一样打颤,不出汗,腹胀,心中烦闷,治疗应取手太阴经穴。针刺虚症,应刺营卫气虚处,用补法;针刺实症,应刺营卫气实处,用泻法。

  春季针刺,可取络脉间的穴位;夏季针刺时,可取肌肉与皮肤间的穴位;秋季针刺时,可取手太阴经的穴位;冬季针刺,可取各个经穴。大凡四季的针刺,各有各的取穴范围。取络脉能治皮肤病,取肌肉皮肤间的穴位可治肌肉疼痛,取手太阴经可治筋脉病,取经穴可治骨髓、五脏的疾病。

  人的身体有五个重要部位,即伏兔部、腓部、背部、五脏之腧穴部和颈项部。在这五个部位若发生痈疽,都可能致死。疾病从手臂开始发生的,应先取手阳明经、手太阴经的穴位治疗,使其出汗;疾病从头部开始发生的,应先取项部足太阳经的穴位治疗,使其出汗;疾病从足胫部开始发生的,应先取足阳明经的穴位治疗,使其出汗。针刺手太阴经穴可使汗出,针刺足阳明经穴也可使汗出,所以,取阴经穴而出汗多且不止的,可取阳经穴来止汗;取阳经穴而出汗多且不止的,可取阴经穴来止汗。针刺的危害在于已刺中病而不去针,这样就会使精气外泄;没有刺中病就去针,这样会导致邪气凝聚。精气外泄则病情加重且身体更加虚弱;邪气凝聚,则生成痈疽。

推荐古诗: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息夫人行宫多丽(小楼寒)更漏子(水涵空,山照市)满江红·怒发冲冠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夜曲岛(你在雾海中航行)

推荐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