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强战》为题,旨在阐述在我强敌弱形势下作战所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和方法。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我军兵力强大时,应当伪装成兵力弱小之状,以引诱敌人前来与我决战,我则以精锐部队实施突然袭击,就一定能打败敌人。本篇所引“能而示之不能”系《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的用兵“诡道十二法”之一,实质是孙子“示形致敌”指导原则下用以隐蔽自己实力,调动敌人就范,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突袭歼敌的一种手段。这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所采用的有效战法之一。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在戍守北部边境期间,就是采用此种“能而示之不能”战法击败匈奴入侵军的。当时,李牧在加紧操练兵马,积极做好防御准备的前提下,严格规定部队:对入侵掠夺的匈奴兵,只准退守固垒,不准主动出击。他采用这种隐强示弱的方法,不仅迷惑了匈奴人,以为他怯懦弱小,而且还瞒过了赵王,误认他畏敌怯战。其后,李牧乘匈奴入侵军骄纵不备之际,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败入侵的匈奴军,使赵国北部边境出现了十几年的和平安定局面。
推荐古诗:
宫词、
李都尉古剑、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马嵬、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书事、
竹里馆、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
推荐诗句: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黑分明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半部论语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不打不成相识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