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二入长安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推荐古诗:
峨眉山月歌、
梁甫吟、
中山孺子妾歌、
琵琶行并序、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洛阳女儿行、
薄命司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
杂感(侧身天地苦拘孪)、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
推荐诗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荒之外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 百思不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