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山战解析

山战解析

查看山战全诗

  本篇虽以《山战》为题,但实质所阐述的是控扼制高点对作战的重要性问题。它认为,无论是在山林或是平原对敌作战,都应先敌抢占制高点,从而使自己处于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这样,既可以发挥兵器的击刺作用,又便于向敌人猛烈冲杀而取胜。这里所引“山陵之战,不仰其高”语,系出自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意思是说,在山地作战,对于已经先于自己而占领了制高点的敌人,不要轻率对它实施仰攻,以免增大部队伤亡而失败。此种主张在冷兵器时代作战,是不无道理的。然而,在火器发达的时代作战,则并非对于先期控扼制高点的敌人一律不能实施仰攻,这要从战场态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是否采用仰攻战法,不可主观教条对待之。这是兵家不可不加具体分析研究的问题。战国末期,即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的赵国救韩反击秦军的阏与之战,赵军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打败秦军,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赵军统帅赵奢作战指导的正确。他奉命率军离开国都邯郸三十里后,采取止军不前、增垒示敌以固守不战之法,来麻痹秦军,使敌人失去战斗警觉;尔后乘敌不备,“乃卷甲而趋之”,以突然行动迫近秦军,收到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效。在双方即将展开决战之际,他又一反“有以军事谏者死”的前令,适时采纳了军士许历“先据北山”的正确建议,迅即发兵万人先敌控扼了北山制高点;待秦军刚到,立足未稳之际,立即“纵兵击之”,打敌措手不及,结果大败秦军,遂解除了阏与之围。

推荐古诗: 无题153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新婚别念昔游三首(李白题诗水西寺)六年春遣怀八首(伴客销愁长日饮)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读严子陵传(客星何补汉中兴)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推荐诗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魔缠身  指长期患病。
  • 博物洽闻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