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虽以《水战》为题,但所阐述的内容并非是水上作战的问题,而是陆上作战如何利用水流辅助军队进攻取胜的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隔水对峙时,如果不打算与敌决战的话,可近水设阵,凭水阻敌过河;如果打算与敌决战的话,则应在离河稍远处设阵,以此诱敌渡河,待其“涉水半渡”而击之。本篇所阐述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凭水阻敌,还是诱敌半渡,都是阐发《孙子兵法·火攻篇》所提出的“以水佐攻者强”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战争中,运用“以水佐攻”指导原则而战胜敌人的是不乏其例的。汉初,大将韩信击败楚将龙且的潍水之战,就是体现“以水佐攻”原则的成功战例。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率军攻齐进至潍水,与北上救齐的楚将龙且所部隔水而阵。当时,龙且军“号称二十万”(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与韩信所率数万兵力相比,是占绝对优势。但韩信并没有被兵多势众的敌人所吓倒,相反,他却从当面敌情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潍水这一天然条件来打击敌人。交战前,韩信秘密派人乘夜用大批沙袋将潍水上游堵住;接战中,韩信采取佯败诱敌渡河,待其渡过一半时,命人突然决壅放水,大水直泻而下,立即将正在渡水的楚军冲成两段。于是,韩信乘敌极度混乱之机,挥军迅猛攻击,一举全歼已渡之楚军,并击斩楚将龙且,未及渡河的另一半楚军不战自溃,齐王田广也吓得逃跑了。其后,韩信乘胜率军追击,将溃逃中的楚军全部俘虏了,取得了平齐之战的全面胜利。
推荐古诗:
南浦别、
勤政楼西老柳、
早寒有怀、
游终南山、
山居即事、
念奴娇(水天空阔)、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
齐天乐(天涯已自愁秋极)、
七律(一从大地起风雷)、
放歌(天地太无情)
推荐诗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面威风 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