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阴符例证

阴符例证

查看阴符全诗

  阴符是我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也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兵符的使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时期。因其常用铜铸成伏虎形,故称之为“虎符”。战国时期,凡率兵出征的统帅,或带兵驻扎地方和屯守边疆的将领,都由国君任命。在任命时,把虎符的左半交给将领,右半留于君主。平时将领只负责带兵,用兵时必须有国君的右半个虎符与将军所掌握的左半个虎符扣合完整才能生效。如果没有右半个虎符相合,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调发军队。历史上广为流传的“窃符救赵”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

  长平乏战中,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但后来采纳虞卿的建议,决定违约不割让六城给秦国。同时,结好齐、楚、魏,拉拢燕、韩两国,建立抗秦的合纵联盟,并厉兵秣马,重整军备,发展生产,使赵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得到恢复。秦昭王得知赵国不如约割让六城,不顾白起关于赵己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前 259 年)九月,命王陵为将,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

  面对强秦的进攻,赵国上下同仇敌忾,誓死抵抗,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代王陵为将,继续围困邯郸。为了鼓励士气,赵国丞相平原君带头散发家财作为军费,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并选精兵三千不断出击,疲惫秦军。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楚求援。楚王发兵相救,魏国也派晋鄙率兵十万救赵。秦王闻讯,即派使者威胁魏王:秦军攻下赵国只在旦夕之间,诸侯中谁胆敢出兵相救,将成为秦军的下一个攻击日标。魏王害怕秦军报复,命晋鄙屯军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逗留不进,以观望事态发展。平原君见魏军不至,不断催促魏公子信陵君无忌设法救赵。信陵君是平原君的好友,也是他的姐夫。无忌百般劝说魏王进兵无效,便用门下食客侯生之计,求助于魏王爱妾如姬,从魏王寝室窃得虎符,赶赴邺地,杀死晋鄙,夺取兵权,接管了军队。然后挑选了八万精兵,向邯郸进军。

  次年十二月,秦王也增兵遣将,加紧围攻邯郸。此时,魏、楚两国援军赶到。秦军久顿坚城,师老兵疲,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二万人降赵,被围困一年多的邯郸城得以解围,赵、魏两国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秦军被迫退回河西。

推荐古诗: 玉台观孤雁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醉后赠张九旭渡桑乾定风波(好睡慵开莫厌迟)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浪淘沙(好梦最难留)如梦令(宁化)

推荐诗句: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八面驶风  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