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书愤五首·其一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书愤五首·其一 赏析

书愤五首·其一

作者:陆游 朝代:清朝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五首·其一鉴赏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赏析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艺术特色

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  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例证

阴符是我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也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兵符的使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时期。因其...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到敌国境内,全军突然遭遇紧急情况,或者对我有利,或者对我有害,我想从近处通知远方,从国内策应国外,以适应三军的需要,应当怎么办?”太公答道:“君主授予主...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哭孔戡江南春绝句为有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夏日南亭怀辛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念奴娇(水天空阔)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

推荐诗句: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推荐游戏: 【[2] 由来征战地】的下一句是什么【[3] 天台四万八千丈】的下一句是什么【禁闱清夜】的下一句是什么【凤凰初下紫泥诏】的下一句是什么【红颜未老恩先断】的下一句是什么【轻纨细绮相追飞】的上一句是什么【散发弄扁舟】的上一句是什么【独酌无相亲】的上一句是什么【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上一句是什么【仍逢苦乱离】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伯埙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