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书愤五首·其一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书愤五首·其一 赏析

书愤五首·其一

作者:陆游 朝代:清朝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五首·其一鉴赏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赏析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艺术特色

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  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例证

阴符是我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也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兵符的使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时期。因其...查看全部

书愤五首·其一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到敌国境内,全军突然遭遇紧急情况,或者对我有利,或者对我有害,我想从近处通知远方,从国内策应国外,以适应三军的需要,应当怎么办?”太公答道:“君主授予主...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百炼镜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梧桐影(明月斜)秦中寄远上人古薄命妾塞下曲青溪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推荐诗句: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推荐游戏: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下一句是什么【钩网不能制】的下一句是什么【叶含浓露如啼眼】的下一句是什么【高标跨苍穹】的下一句是什么【白帝城中云出门】的下一句是什么【雏尽巢亦空】的上一句是什么【川迥洞庭开】的上一句是什么【大隐金门是谪仙】的上一句是什么【独宿相思在翰林】的上一句是什么【皓腕捧银杯】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首望天  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百年不遇  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