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出生地,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发表文章称屈原生活的战国正值剧烈动荡的时代,楚国由于受到秦国的压迫,疆土不断东移,导致楚国的都城和楚国贵族的食邑也一再变化,而屈原一生,更是处于不断的颠沛流离中。
河南西峡县一带流传的屈原故事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当地还有与屈原传说相关的碑刻资料。西峡县有回车镇,“回车”得名于屈原代表作《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的诗句。回车镇有村名“屈原岗”,其地处于秦楚之间的大道上。“相传战国时张仪使楚,离间楚、齐关系,许诺将秦商一带地方送给楚国。后来秦背割地之盟,楚怀王一怒之下,不顾三闾大夫屈原的再三谏阻,亲自率兵伐秦,结果败北,行至一土岗想起屈原,仰天哀叹,悔不听他之劝阻,后人即称此岗为屈原岗”(《西峡县志》)。在现存屈原岗碑,“青石质,碑阳横刻‘地以人传’四个小字,下竖刻‘屈原岗’三个大字,碑阴为清人邱铭勋撰写的序文,时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屈原岗上有屈原庙,每逢端午,香火不绝,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屈原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秭归县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形似一个倾斜的葫芦,故有“葫芦城”之称。因城墙石头叠砌而成,又叫“石头城”。秭归县城东门外,牌坊“屈原故里”系郭沫若手书。旁两块石碑,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从唐宋以来,经数次迁址修葺,后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水位升高,于1976年修建此祠。现位于秭归城东向家坪。改名为“屈原纪念馆”。三峡工程的兴建,屈原祠将再次迁建。在乐平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甚多,如香炉坪、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
推荐古诗:
桂殿秋(河汉女)、
悯农、
鸟鸣涧、
齐州送祖三、
秋夜独坐、
御街行、
齐天乐(天涯已自愁秋极)、
减字木兰花(漫天皆白)、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虞姬墓(帐下佳人拭泪痕)
推荐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连祸结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磨灭 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 不可胜言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