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战骑例证

战骑例证

查看战骑全诗

  骑兵的主要特点是快速机动,有着强大而猛烈的突击力,尤其利于平原旷野和一般山地、丘陵机动作战。在进行迂回、奇袭、断其后路、袭扰敌人后方时,常常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是骑兵作战不适于险隘水泽之地,不利于攻城夺塞。这是它的弱点。柏乡之战中,晋军取得胜利的结果表明上

  述原则的正确。

  五代初,后梁太祖朱全忠与河东晋王李存勋之间为扩展各自的势力,互相争夺成德(今河北正定)、义武(今河北定县)、卢龙(今北京)三藩镇。朱全忠怀疑成德节度使王镕与李存勋相通,深恐其日后势强难以控制。开平四年(910 年)十一用,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发兵至涤水(今属河北),欲攻占定州,朱全忠佯称助王镕拒刘守光,派兵企图乘机消灭成德、义武两镇势力。王镕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向晋阳(今太原)求救,共推李存勋为盟主,联合抗梁。李存勋派总管周德威率部屯赵州(今河北赵县),朱全忠命部将王景仁率兵八万向柏乡(今河北柏乡)进军,王镕告急,李存勋亲自领兵至赵州与周德威会合,并进驻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夹河对峙。

  李存勖认为:“吾提孤兵出千里,利在速战,今不乘势而急击之,使敌知我众寡,则计无所施矣。”但周德威却认为:粱军士气正旺,不宜速战,敌军长于守城而不善野战,“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原旷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近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因此建议退守高邑,诱梁军离营,以逸待劳,乘机出击。李存勋采纳其策,派出精骑前往挑战,王景仁大怒,倾军而出。晋军按预定计策,且战且退,将梁军诱至高邑南边。李存勋登高观阵,大喜说:“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制胜之地也。”打算立即同梁军展开决战。周德威再次劝阻说:“粱军轻出而远来,与吾转战,其来既速,必不暇赍粮糗;纵其能赍,有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到下午,梁军果真后退,晋军乘势从东西两面夹击,梁军大乱,晋军奋力猛追,粱军大败,精锐全部被歼,王景仁仅率数十骑夜逃。

  此战是双方争夺河北的关键一仗。从兵力上看,梁军多于晋军。晋军以少胜多的原因是,根据敌情、地形的实际,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歼灭的方针,诱使梁军脱离营垒之后,充分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作战的威力,一举击败梁军于平原旷野之中,创造了古代骑兵作战利用有利地形而获胜的典型战例。

推荐古诗: 秋浦途中书怀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读史二十首(回首西陲势渺茫)蝶恋花(六月天兵征腐恶)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采桑子(别来长记西楼事)

推荐诗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热文成语

  • 爱生恶死  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张罗  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备而不用  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 背山起楼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敝帚千金  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一击  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 不堪造就  指没有培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