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四节翻译及注释

第四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四节全诗

译文  宋牼准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见他,就问:“先生要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要交兵,我准备去见楚王劝说他罢兵休战;如果楚王不高兴,我就准备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休战。这两个君王中我将会遇见意见相合的。”  孟子说:“我不想问你详细的情况,我只想请问你的宗旨,你劝说后会怎么样?”  宋牼说:“我将劝说战争的危害。”  孟子说:“先生的志向很大,但先生这样号召的办法则不可以。先生以利害关系劝说秦楚两王,秦楚两王高兴于利害关系,从而停止三军的军事行动,这就使三军官兵愿意罢兵而高兴于利害关系。当臣子的心怀利害关系以侍奉国君,作为儿女心怀利害关系以侍奉父母,作为弟弟心怀利害关系以侍奉兄长,是君臣、父子、兄弟之间最终会舍弃相互亲爱的关系和最佳行为方式,心怀利害关系的目的来交往,这样的交往最后不消亡,是没有的事。先生如果以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来劝说秦楚两王,秦楚两王就会高兴于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而停止三军的军事行动,就会使三军官兵们乐于停止而高兴于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作为臣子者心怀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侍奉国君,作为儿女者心怀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侍奉父母,作为弟弟者心怀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侍奉兄长,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之间抛弃利害关系,心怀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相交往,如此还不兴旺,是没有的事。何必讲利害关系呢?”

注释1.宋牼(keng坑):人名,又称宋荣,宋荣子,宋国人,和尹文齐名,是宋尹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宽恕和均平。2.石丘:地名。3.号:《易·夬·辞》:“夬,扬于王庭,字号,有厉。”《楚辞·九章·悲回风》:“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劳。”《吕氏春秋,怀宠》:“先发声出号。”高诱注:“号.令。”这里用为召唤之意。

推荐古诗: 恨别与诸子登岘山巫山曲齐州送祖三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满江红(小小寰球)五律(三上北高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郊行(柔桑采尽绿阴稀)

推荐诗句: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营下寨  安、下: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本相毕露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 彼众我寡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