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四节翻译及注释

第四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四节全诗

译文  宋牼准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见他,就问:“先生要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要交兵,我准备去见楚王劝说他罢兵休战;如果楚王不高兴,我就准备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休战。这两个君王中我将会遇见意见相合的。”  孟子说:“我不想问你详细的情况,我只想请问你的宗旨,你劝说后会怎么样?”  宋牼说:“我将劝说战争的危害。”  孟子说:“先生的志向很大,但先生这样号召的办法则不可以。先生以利害关系劝说秦楚两王,秦楚两王高兴于利害关系,从而停止三军的军事行动,这就使三军官兵愿意罢兵而高兴于利害关系。当臣子的心怀利害关系以侍奉国君,作为儿女心怀利害关系以侍奉父母,作为弟弟心怀利害关系以侍奉兄长,是君臣、父子、兄弟之间最终会舍弃相互亲爱的关系和最佳行为方式,心怀利害关系的目的来交往,这样的交往最后不消亡,是没有的事。先生如果以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来劝说秦楚两王,秦楚两王就会高兴于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而停止三军的军事行动,就会使三军官兵们乐于停止而高兴于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作为臣子者心怀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侍奉国君,作为儿女者心怀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侍奉父母,作为弟弟者心怀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侍奉兄长,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之间抛弃利害关系,心怀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相交往,如此还不兴旺,是没有的事。何必讲利害关系呢?”

注释1.宋牼(keng坑):人名,又称宋荣,宋荣子,宋国人,和尹文齐名,是宋尹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宽恕和均平。2.石丘:地名。3.号:《易·夬·辞》:“夬,扬于王庭,字号,有厉。”《楚辞·九章·悲回风》:“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劳。”《吕氏春秋,怀宠》:“先发声出号。”高诱注:“号.令。”这里用为召唤之意。

推荐古诗: 秋雨叹之一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夏日南亭怀辛大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多丽(小楼寒)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

推荐诗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山无陵,江水为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素持斋  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