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书画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武则天书画

武则天书画

查看武则天全诗

  武则天在文字上大胆改革,增减前人笔划,曾经创造了十九个汉字,被天下广泛用之。如她为自己取名为“ 曌[zhao]”,意为明月当空,名君当世,字义一看即明,又因觉得印章为“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等。虽然武则天所造汉字都是为了她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但通过这些汉字,我们却能看到她的才气和非凡的智慧。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

  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此碑书体极草,多用侧锋,尚存一定古雅之气。《宣和书谱》评:“后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家藏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有丈夫气。”

  品味《升仙太子碑》的书法,无怪乎当代著名书法家谢无量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自来妇女亦无此大手笔”。

  书者,抒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

  伟哉,武则天,奇女子也。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推荐古诗: 沐浴子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无题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喜迁莺(晓月堕)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终南山凉州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

推荐诗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