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籍贯考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荀子籍贯考证

荀子籍贯考证

查看荀子全诗

  关于荀况的出生地,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荀况是赵国人,这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战国末期,赵国的疆域纵横两千里,荀子的出生地到底在何处,却是直到今天仍然众说纷纭的话题。以致于荀子现在成为历史名人中极少见的只有“国籍”,没有“故籍”、“户籍”。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山西新绛说  荀子祖籍古苟国。现今新绛县北之席村,原称荀城,即古荀国之都城。春秋时期荀国被晋国所灭。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之后,绛州一带本属魏国。但因秦、赵、魏之间的战争,国境线犬牙交错,时有变化。绛州一带曾属赵国。临近的稷山县廉城,相传即赵国大将廉颇屯兵之地。故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荀子与孟子合写列传时,称荀子为赵国人。新绛城内龙兴寺发现《荀子故里》石匾额一块。当地至今流传着关于荀子的传说。

山西安泽说  学者研究确认了随着历史的演变到战国末期,唯安泽县先称伊氏后称猗氏,属韩国上党郡管辖。《潞州志》、《山西历史地名录》均有铁定的记载。《史记》云:“秦政上党,韩不能救,其守冯亭以上党降赵”。因此荀子故里,只可能是弃韩归赵后的位于山西南部的安泽。荀子名况,相传战国时期出生在绛州(荀城)。

河北邯郸说  这种意见认为以上的两种意见都不可信。《史记》把荀子称“赵人”,而没有称“赵国人”。赵国在战国时期的疆域很大,包括河北、山西大部,还有内蒙、山东、河南的一部分。司马迁是一位十分严谨的史学家,他既然不称荀子为“赵国人”,只称荀子为“赵人”,按照约定俗成的解释,“赵人”只可以解释为邯郸人。因为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只有邯郸才可以称“赵”,其它的地方是不能够称“赵”的。  详情请参阅著名荀子研究专家刘志轩先生的《荀子籍贯考辨》。

推荐古诗: 梁甫吟南湖春早题海图屏风杨柳枝(红板江桥青酒旗)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赠渔父一斛珠(晓妆初过)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舟中晚望陇西行

推荐诗句: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不堪设想  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 不吝指教  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八面驶风  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传。
  • 百喙难辩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