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非相”——不要拜偶像,即使对佛也是如此。这一段通过佛和须菩提的对话,说明不应该执著于“相”的佛家根本道理,即使是佛的三十二种相,也不应该执著,所以标目说“法身非相”,即佛的“法身”不是以“相”来体现的,还是强调万法皆空的真谛。所以最后佛的偈语说不能以“色”见我,也不能以“音声”求我,那是“行邪道”,并不能真正认识我。第五品等前文中须菩提说不能以身相见如来,这里却又说能够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好像须菩提的觉悟降低了,似有文本悖谬。所以南怀瑾解释说:“这个问题佛已经提出来好几次了。须菩提被佛这么一问,又昏起头来了,我们如果把佛经当作教育法研究,你看这一位大老师大教授,当时的教育法真够厉害,须菩提明明答对,佛又东教西教,须菩提失去自信,答案也错了。他本来答错的,佛东教西教,他的答案又变对了,此所谓佛的弟子都叫声闻众,跟着佛的声音受佛的教化。”
推荐古诗:
古风(丑女来效颦)、
宴桃源(落月西窗惊起)、
赠卫八处士、
初冬夜饮、
渡桑乾、
喜迁莺(晓月堕)、
列女操、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送沈子福之江东、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推荐诗句: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山无陵,江水为竭、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不丰不杀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