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季,周庄王的属官叫子突的率军救援卫国。
夏季,卫惠公回国,放逐公子黔牟到成周,放逐甯跪到秦国,杀了左公子泄、右公子职,这才即位。
君子认为左、右二公子扶立黔牟为国君,“是一种很欠考虑始终的行为。对能够巩固自己地位的人,必须考虑他的各方面,然后用适当的方式立他为国君。不了解他的根本,就是缺乏谋略;了解到虽有根本却没有枝叶,就不要勉强树立他。《诗》说:‘有本有枝,繁衍百世。’”
冬季,齐国人前来归还卫国的宝器,这是由于文姜的请求。
楚文王进攻申国,路过邓国。邓祁侯说:“他是我的外甥。把他留下而设宴招待他。骓甥、聃甥、养甥请求杀掉楚文王。邓侯不允许。这三甥都说:“灭亡邓国的,必定是这个人。如果不早打主意,君王后悔便来不及了。现在下手还来得及!下手吧,现在正是时候!”邓侯说:“如果这样做,人们会唾弃我而不吃我剩下的东西的。”三位外甥回答说:“如果不听我们三个人的话,土地和五谷的神明就得不到祭享,君王到哪里去取得祭神的剩余?”邓祁侯还是不答应。攻打申国回国的那一年,楚王进攻邓国。庄公十六年,楚国再次攻打邓国,终于灭亡了邓国。
推荐古诗: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暮秋独游曲江、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满江红·怒发冲冠、
酹江月(乾坤能大、算蛟龙)、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寒月吟(夜起数山川)、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
推荐诗句: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傲睨一世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登大雅之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