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推荐古诗:
别韦参军、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送别、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岭下看山似伏涛)、
齐天乐(天涯已自愁秋极)、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念奴娇(鲲鹏展翅)、
狼星四首(爝火犹争焰)、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推荐诗句: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热文成语
- 熬枯受淡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 熬油费火 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 不留余地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布袋里老鸦 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举百捷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