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僖公元年翻译

僖公元年翻译

查看僖公元年全诗

  元年春季,《春秋》没有记载即位,这是由于僖公出奔在外的缘故。僖公出奔而又回到国内,《春秋》不加记载,这是由于避讳。不记国家的坏事,这是合于礼的。

  齐桓公、宋桓公、曹昭公率领军队驻扎在聂北,诸侯联军救援邢国。邢军已经溃散,逃到诸侯的军队里。军队便赶走了狄人,装载了邢国的器物财货而让邢军搬走,各国军队没有私自占有。

  夏季,邢国把都城迁到夷仪,诸侯替它筑城,为的是救援患难。凡是诸侯领袖,救援患难、分担灾害、讨伐罪人,都是合于礼的。

  秋季,楚国人进攻郑国,这是由于郑国亲近齐国的缘故。鲁僖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郑文公、邾子在荦地结盟,策划救援郑国。九月,僖公在偃地打败了邾国的军队,这支队伍是戍守在虚丘将要回国的军队。

  冬季,莒国人来求取财货,公子友在郦地打败了他们,俘虏了莒子的弟弟挐。挐并不是卿,《春秋》这样记载,是为了称赞公子友俘获的功劳。僖公把汶阳的田地和费地赐给季友。

  鲁庄公夫人姜氏的尸体从齐国运来。君子认为齐国人杀死哀姜是太过分了,妇女,本来应该听从丈夫的。

推荐古诗: 桃源行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生查子(关山魂梦长)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腐儒碌碌叹无奇)三日寻李九庄(雨歇杨林东渡头)邯郸宫人怨(邯郸陌上三月春)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陶者(陶尽门前土)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推荐诗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不耻最后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 不甘寂寞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