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曾公亮生平

曾公亮生平

查看曾公亮全诗

  曾公亮于宋咸平二年出身于名宦世家,泉州人,宅在三朝铺,楚国公刑部郎中曾会次子。公亮少时很有抱负,且器度不凡,为人“方厚庄重,沈深周密”。乾兴元年(1022年)受命奉表晋京祝贺仁宗登基。仁宗授予大理评事。公亮立志从正途登官,不愿斜封,未赴调。

  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授越州会稽知县。六年(1028年)他治理镜湖,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使湖边民田免受水涝之苦。数年后,晋升入京,任国子监直讲,后改作诸王府侍讲。不久,升任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知制诰兼史馆修撰。

  庆历八年(1048)仁宗下召求言。曾公亮上疏条陈六事,都是针对当时积弊所发的改革建议。由于政绩卓著,因而得了宋仁宗的器重。皇祐三年(1051年)升翰林学士;嘉祐元年 (1056年)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宰相韩琦共同主持朝中政事。 曾公亮支持过王安石变法,引起了杨绘、滕甫等保守派的不满。宋神宗问曾公亮,王安石闻名先朝,屡召不至,是真有病吗,还是有所要托呢?曾公亮回答:“王安石确是辅相之才,必不欺罔!”宋神宗乃下诏任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熙宁四年(1071年)起判永兴军。元丰元年(1078年),公亮逝世,神宗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谥“宣靖”,神宗曾赞扬说,“公亮谨畏周密,内外无间言,受遗辅政,有始有卒,可方汉张安世。”葬于河南新郑县,墓址在今河南新郑市八千乡辛庄村南一华里处,其墓冢与“重修曾坟寺碑”尚存。墓碑为宋神宗亲笔:“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被列为功臣,绘像张挂于昭勋崇德阁。《宋史·曾公亮传》和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都赞美他“所至举职,皆有能名。”

  曾公亮的父亲当过刑部郎中,曾公亮自己的儿子曾孝宽又当上右丞相,到了南宋又有曾怀、曾从龙等人位极人臣,一家子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状元,人称“曾半朝”或“一门四相”。

推荐古诗: 浪淘沙(海底飞尘终有日)醉后赠张九旭寄韩潮州愈乐游原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早朝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己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

推荐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慢无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拔丁抽楔  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不分畛域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