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1)畔(pàn),通:“叛”,背叛。
古今异义(1)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3)委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4)国古义:国防今义:国家(5)亲戚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亲属,不包括父母兄弟。(6)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7)域古义:这里用作动词,限制。今义:地域(8)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9)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10)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一词多义(1)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锐利(2)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代指这座城(3)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气候,时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机,机会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代,朝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季度,季节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时候(4)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和乐春和景明:和煦(5)去委而去之:离开,逃离,逃亡去死肌,杀三虫:除去,去掉西蜀之去南海:相距,远离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别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也:距离(6)胜环而攻之而不胜:取胜予观夫巴陵胜状:非常美好,美妙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完驴不胜怒,蹄之:能承担,能承受日出江花胜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过,超过(7)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固以怪之矣:原来,本来君子固穷:安守,坚守(8)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9)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
推荐古诗:
广陵赠别、
垂钓、
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
忆秦娥(西风烈)、
洞仙歌(输赢成败)、
岛(你在雾海中航行)、
满庭芳(归去来兮)
推荐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败柳残花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彼竭我盈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