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宣公十年翻译

宣公十年翻译

查看宣公十年全诗

  十年春季,鲁宣公到了齐国。齐惠公因为我国顺服的缘故,把济水以西的土田归还给我国。

  夏季,齐惠公去世。崔杼受到齐惠公的宠信,高、国两族惧怕他威逼,惠公死后就赶走了崔杼,崔杼逃亡到卫国。《春秋》记载说“崔氏”,是说这不是他的罪过,而且把这件事通告诸侯时,也称族而不称名。凡是诸侯的大夫离开本国,通告诸侯说:“某氏的守臣某,不能守宗庙了,谨此通告。”凡是有友好往来的国家就发给通告,不是,就不发通告。

  宣公奔赴齐国参加丧礼。

  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在夏征舒家喝酒。灵公对仪行父说:“征舒长得像你。”仪行父回答说:“也像君王。”夏征舒对此感到愤恨。灵公出去,夏征舒从马房里用箭射死灵公。孔宁、仪行父逃亡到楚国。

  滕国人依靠晋国而不事奉宋国,六月,宋国的军队进攻滕国。

  郑国和楚国讲和,诸侯的军队进攻郑国,讲和以后回国。

  秋季,刘康公前来回聘。

  鲁国出兵进攻邾国,占领了绎地。

  季文子第一次到齐国聘问。

  冬季,子家到了齐国,这是为了向齐国解释鲁国进攻了邾国的缘故。

  国武子前来回聘。

  楚庄王进攻郑国。晋国的士会去救郑国,在颍水北面赶走了楚军。诸侯的军队在郑国留守。郑国的子家死。郑国人为了讨伐杀害幽公的那次动乱,打开了子家的棺材,并赶走了他的族人。改葬幽公,把他的谥号改为“灵”。

推荐古诗: 夜雨(早蛩啼复歇)宿江边阁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满庭芳(芳草池塘)蝶恋花(簌簌无风花自堕)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还县(霁色清和日己长)

推荐诗句: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百川归海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步人后尘  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 百纵千随  什么都顺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百喙一词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