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鉴赏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三五七言 / 秋风词鉴赏

三五七言 / 秋风词鉴赏

查看三五七言 / 秋风词全诗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推荐古诗: 从军行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忆江南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出塞作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满江红(江汉西来)

推荐诗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生乐业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知所以  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布帆无恙  比喻旅途平安。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巴山度岭  指爬山越岭。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