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夏季,卫国的公孟彄领兵攻打曹国,攻下郊地。军队回国,滑罗走在最后。没有离开曹国,滑罗并不从队伍里退到最后。他的御者说:“殿后而待在队列里,恐怕是缺乏勇气吧!”滑罗说:“与其空有勇猛之名,宁可让人说我没有勇气。”
仲由做季氏的家臣之长,准备毁掉三都,因此叔孙氏毁掉了郈邑。季氏准备毁掉费邑,公山不狃、叔孙辄率领费邑人袭击鲁国国都。鲁定公和季孙等三个人躲进季氏的宫室,登上武子之台。费邑人进攻,没有攻下。费邑人已经攻到了定公的附近。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下台反击,费邑人战败。国内的人们追上去,在姑蔑打败了他们。公山不狃、叔孙辄逃亡齐国,于是就毁掉了费邑。
将要毁掉成邑,公敛处父对孟孙说:“毁掉成邑,齐国人必定可以直抵国境北门。而且成邑是孟氏的保障,没有成邑,这就是没有孟氏。您假装不知道,我不准备毁掉。”
冬季,十二月,定公领兵包围成邑,没有攻下。
推荐古诗:
念昔游三首(李白题诗水西寺)、
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
使至塞上、
西施咏、
出守桐庐道中、
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襁褓中)、
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
菩萨蛮(茫茫九派流中国)、
虞美人(霸才青兕兵家子)
推荐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坐待毙 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毗地狱 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笔大如椽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光粼粼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