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哀公八年翻译

哀公八年翻译

查看哀公八年全诗

  八年春季,宋景公进攻了曹国,准备撤兵回国,褚师子肥走在最后。曹国人辱骂他,他就不走了,全军等待褚师子肥。宋景公听说了这件事,发怒,命令回兵,于是就灭了曹国,逮捕了曹伯阳和司城公孙彊回去,杀死了他们。

  吴国为了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吴王询问叔孙辄,叔孙辄回答说:“鲁国有名而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如愿以偿。”退出来告诉公山不狃。公山不狃说:“这是不合于礼的。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到敌国去。在鲁国没有尽到臣下责任而又去攻打它,为吴国效力,这就可以死去。这样的委任就要避开。而且一个人离开祖国,不应该因为有所怨恨而祸害乡土。现在您由于小怨而要颠覆祖国,不也很难吗?如果派您领兵先行,您一定要推辞。君王将会派我去。”叔孙辄悔恨自己说错了话。吴王又问公山不狃。公山不狃回答说:“鲁国平时虽然没有可靠的盟国,危急的时候却一定会有愿共同抵抗的援国。诸侯将会救援它,是不能实现愿望的。晋国和齐国、楚国会帮助它,这就是吴国的四个敌国了。鲁国是齐国和晋国的嘴唇,唇亡齿寒,这是您所知道的,他们不去救援还干什么?”

  三月,吴国攻打我鲁国,公山不狃领兵先行,故意从险路进军,经过武城。当初,武城人有人在边境上种田,拘捕了浸泡菅草的鄫国人,说:“为什么把我的水弄脏?”等到吴军来到,被拘捕的那个人领着吴军攻打武城,攻下了这个城邑。王犯曾经做过武城的地方官,澹台子羽的父亲和王犯友好,国内的人们害怕。孟孙对景伯说:“怎么办?”景伯回答说:“吴军来就和他们作战,怕什么?而且是去找他们来的,还要求什么?”吴军攻下东阳而后前进,驻扎在五梧。第二天,驻扎在蚕室。公宾庚、公甲叔子和吴军在夷地作战,吴军俘虏了叔子和析朱鉏,把死俘献给吴王。吴王说:“这是同一辆战车上的人,鲁国一定任用了能人。鲁国还不能觊觎呢。”第二天,住在庚宗,就在泗水边上驻扎。微虎想要夜袭吴王的住处,让他的私人部队七百人在帐幕外的庭院里,每人向上跳三次,最后挑选了三百人,有若也在里边。出发到达稷门之内,有人对季孙说:“这样做不足以危害吴国,反而让国内许多突出的人物送了命,不如停止。”季孙就下令停止这样做。吴王听说这情况,一晚上迁移了三次住处。

  吴国人求和,鲁、吴两国将要订立盟约。子服景伯说:“楚国人包围宋国,宋国人交换儿子来吃,劈开尸骨烧饭,尚且没有订立城下之盟。我们还不到那样的地步,订有城下之盟,这是丢掉国家。吴国轻率而离本土很远,不能持久,快要回去了,请稍等一下。”不听,景伯背着盟书,去到莱门。鲁国就请求把子服景伯留在吴国,吴国人答应了,鲁国又要求用王子姑曹相抵押,结果是双方停止交换人质。吴国人订立了盟约然后回国。

  齐悼公来鲁国的时候,季康子把他的妹妹嫁给悼公,悼公即位以后来迎接她。季鲂侯和她私通,这个女人向季康子讲出了私通的情况。季康子不敢把她送到齐国去。齐悼公发怒。夏季五月,齐国的鲍牧带兵进攻鲁国,占领了讙地和阐地。

  有人在齐悼公那里诬陷胡姬说:“她是安孺子的同党。”六月,齐悼公杀了胡姬。

  齐悼公派人到吴国请求发兵,将要用来攻打鲁国,鲁国送回了邾子。邾子还是无道,吴王派太宰子馀付伐他,把他囚禁在楼台里,用荆棘做成篱笆围起来,让大夫们事奉太子革执政。

  秋季,和齐国讲和。九月,臧宾如去到齐国参加结盟。齐国的闾丘明前来参加结盟,而且迎接季姬回去,齐悼公对她很宠爱。

  鲍牧又对公子们说:“要使你拥有四千匹马吗?”公子们告诉了齐悼公。齐悼公对鲍牧说:“有人说您的坏话,您姑且住在潞地观察一下。如果有这件事,您就把家产的一半带走出国,如果没有,就回到原来的地方去。”鲍牧出门,让他带着家产的三分之一出走。走到半路,只让他带着两辆车子走。到达潞地,就把他捆绑了回来,杀死了他。

  冬季,十二月,齐国人把讙地和阐地归还给鲁国,这是由于季姬受到宠爱的缘故。

推荐古诗: 赠从弟冽柘枝词醉后赠张九旭哭刘司户蕡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登鹿门山怀古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宴词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推荐诗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